化学实验中的安全问题

考纲要求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化学实验安全须做到以下十防

1.防爆炸。

①可燃性气体(如H2COCH4C2H4C2H2等)在空气中达到爆炸极限点燃时都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这些气体前均须检验纯度,进行这些气体实验时应保持实验室空气流通;

H2还原CuOCO还原Fe2O3等实验,在加热之前应先通气,将实验装置内的空气排出后再加热,防止与装置内空气混合受热发生爆炸。

③活泼金属与水或酸反应要注意用量不能过大;

④银氨溶液应现配现用,并且配制时氨水不能过量。

2.防仪器炸裂。

①给烧瓶、烧杯等加热时要垫石棉网;在试管中加热固体时(如制氧气、制氨气、制甲烷、氢气还原氧化铜等),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②在集气瓶中点燃金属时,瓶中要加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

③玻璃仪器加热前外壁要干燥,在加热过程中不能逐及焰芯;

④热仪器不能立即用水刷洗。

3.防液体飞溅。

①浓硫酸与水、浓硝酸、乙醇等混合时,应将浓硫酸小心沿容器壁慢慢加入另一液体中,边加边振荡。而不能将液体注入浓硫酸中,更不要将浓硫酸与碳酸钠溶液混合;

②加热沸点较低的液体混合物时,要加细瓷片以防暴沸;加热试管中的液体,管口不能对人;

③蒸发溶液要用玻璃棒搅拌。

4.防液体倒吸。

①氯化氢和氨气等易溶性气体溶于水要连接防倒吸的装置;

②加热氯酸钾制氧气等实验并用排水法收集后,停止加热前应先将导气管从水中取出;

③实验室制乙酸乙酯,因装置内气压不稳定,也要防倒吸。

5.防导管堵塞。

①制气装置若发生导管堵塞,将导致装置内压强增大,液体喷出。因此,制氧气和乙炔时,发生装置的导管口附近要塞一团疏松的棉花,以防导管被固体或浆状物堵塞。(你还见过哪些分堵塞的装置?)

6.防中毒。

①不能用手直接接触化学药品;

②不能用嘴品尝药品的味道;

③闻气味时,应用手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进入鼻孔;

④制备或使用有毒气体的实验,应在通风厨内进行,尾气应用适当试剂吸收,防止污染空气。

7.防烫伤。

①不能用手握试管加热;

②蒸发皿和坩埚加热后要用坩埚钳取放(石棉网上)。     

8.防割伤。

刷洗、夹持或使用试管等玻璃仪器时,要注意进行正确操作,以防被割伤。

9.防火灾。

①易燃物要妥善保管,用剩的钠或白磷要立即放回煤油或水中(其它药品能放回原试剂瓶吗?)

②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能多于容积的2/3,不得少于容积的1/4,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

③万一发生火灾,应选用合适的灭火剂扑灭,如少量酒精着火,可用湿抹布盖灭或用水浇灭,活泼金属着火可用砂土埋灭。

10.防环境污染。

①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人指定的容器或废液缸内。所有实验废弃物应集中处理,不能随意丢弃或倾倒,;

②能相互反应生成有毒气体的废液(如硫化钠溶液和废酸等)不能倒入同一废液缸中;涉及有毒气体的实验要有尾气处理装置(如实验室制氯气时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中可用气球将多余的一氧化碳收集起来或使其通过碱液后点燃除去)。

③汞洒落地面应及时用硫黄粉覆盖,防止汞蒸气中毒。

常见事故的处理

事故

处理方法

酒精及其它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

立即用湿布扑盖

钠、磷等失火

迅速用砂覆盖

少量酸(或碱)滴到桌上

立即用湿布擦净,再用水冲洗

较多量酸(或碱)流到桌上

立即用适量NaHCO3溶液(或稀HAC)作用,后用水冲洗

酸沾到皮肤或衣物上

用水冲洗,再用NaHCO3稀溶液冲洗

碱液沾到皮肤上

先用较多水冲洗,再用硼酸溶液洗

酸、碱溅在眼中

立即用水反复冲洗,并不断眨眼,千万不要用手揉眼睛。

苯酚沾到皮肤上

用酒精擦洗后用水冲洗

白磷沾到皮肤上

CuSO4溶液洗伤口,后用稀KMnO4溶液湿敷

溴滴到皮肤上

应立即擦去,再用稀酒精等无毒有机溶济洗去,后涂硼酸、凡士林

误食重金属盐

应立即口服蛋清或生牛奶

汞滴落在桌上或地上

应立即撒上硫粉

常用急救方法

      ①如吸入有毒气体,中毒较轻时,可把中毒者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保持温暖和安静,必要时可输氧,但不能随便进入人工呼吸。中毒较重者立即送医院治疗。

接触过多的氨而出现病状,要用时吸入新鲜空气和水蒸气,并用大量水冲洗眼睛。

      ②若误服毒物,常用的方法是引起呕吐,催吐剂有肥皂水、1%硫酸铜溶液。误服毒物的急救和治疗一般由医务人员进行。

      ③若有毒物质落在皮肤上,要立即用棉花或纱布擦掉,再用大量水冲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