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ABCDEFG七种元素试按下述所给的条件推断

ABC是同一周期的金属元素,已知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A的原子半径在所属周期中最大且原子半径A>B>C

DE是非金属元素,它们跟氢化合可生成气态氢化物HDHE,在室温时,D的单质是液体,E的单质是固体;

F的单质在常温下是气体,性质很稳定,是除氢外最轻的气体;

G是除氢外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

1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B位于周期表中第_________周期________族,C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________

2E的单质颜色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A元素与D元素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4G的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F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上述七种元素中,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化学式是_________,酸性最强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气态氢化物最稳定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

7)将C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投入到A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是根据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的知识,结合相关已知条件,并利用短周期元素原子结构的特征规律以及某些元素的特征性质,才能推算出原子序数,判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进而顺利作答本题。此题综合性较强,考查的知识面较广,在高考试题中经常出现。这就要求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必须注意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具体解答为:

据①知ABC均为第3周期的金属元素(只有NaMgAl),且原子半径A>B>C,则ABC分别为NaMgAl;据②可知DE均为VIIA族元素,D的单质为液体,则DBrE的单质为固体,则EI

据③知FHe,据④知G为氟。

【答案】1)钠  3  A  

2)紫黑色 

3

42F22H2O4HFO2

5He   

6NaOH  HBrO4   HF

7Al(OH)3OHAlO22H2O

2.甲、乙、丙、丁为前三周期元素形成的微粒,它们的电子总数相等。已知甲、乙、丙为双原子分子或负二价双原子阴离子,丁为原子。

1)丙与钙离子组成的离子化合物跟水反应产生一种可燃性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在高温时是一种还原剂,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它在工业上的一种重要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一定条件下,甲与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丁的元素符号是____,它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丁的氧化物的晶体结构与______的晶体结构相似。

【答案】1CaC2 + 2H2O ===CaOH2 + C2H2

2Fe2O3 +3CO2Fe + 3CO2

3N2 +O2        2NO   4Si             ;(5)金刚石

【解析】本题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推断题,它以等电子微粒结构与性质有机结合起来有效的考查综合分析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填CO的用途)。解答本题的突破口是丙与钙离子组成的离子化合物跟水反应产生一种可燃性气体,而丙为负二价双原子的离子,且电子总数为14,根据中学化学课本上介绍的两种负二价阴离子,可知丙为。电子总数为14的原子是硅原子。由相同元素组成的双原子分子为N2。乙在高温下是一种还原剂且为14个电子,则乙为COCO在工业上主要是冶炼金属如炼铁等。

3.室温下,单质ABC分别为固体、黄绿色气体、无色气体,在合适反应条件下,它们可以按下面框图进行反应。又知E溶液是无色的,请回答:

 

 

 

 

 

 

 

 

 

 

1A______B______C______(请填写化学式)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Fe Cl2 H2        22Fe + 3Cl2 ==2FeCl3

3Fe + 2HCl ==FeCl2 + H2↑;      42FeCl2 + Cl2 ==2FeCl3

【解析】B为黄绿色气体且为单质,可知BCl2;由框图可知反应中生成的固体D为固体单质ACl2反应生成的一种氯化物;反应中生成的ECl2与气体单质C  生成的一种可溶于水的氯化物,且E溶液和固体单质A又可以重新生成气体CF,只有当CH2F为一种氯化物时才能满足这一过程;而ACl2反应已生成了一种氯化物DF又是一种氯化物,所以A为变价金属,应为Fe

4在一定条件下,可实现下列物质间的转化,转化过程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固体A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其化学式为           

2)利用上图中的物质实现 CB转化过程的离子方程式是                

3)上述变化过程中生成的C和丙恰好能完全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若甲和乙恰好完全反应,则WA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解析】本题的框图主要由三个反应组成,很自然地把无机物的转化和有机物的转化进行了融合。类似的情况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有所体现,所融合的有机反应主要是烃的燃烧,卤代等。

本题的突破口很多,从物质的颜色状态来看有:淡黄色固体W和悬浊液C;从反应特征来看有:两个与H2O反应放出气体的反应特征;从提示信息来看有:设问(1)中的固体A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可以综合分析从而提出假设。

【答案】1CaC2 ;(2Ca(OH)2 + CO = CaCO3 + 2OH

3Ca(OH)2 + 2CO2 = Ca(HCO3)2  45 : 1

5市场上出售的“热敷带”的主要成分是铁屑、碳粉、木屑、少量的氯化钠、水等。“热敷带”启用之前用塑料袋密封,启用时,打开塑料袋轻轻揉搓就会放出热量。使用完后,会产生大量铁锈。

1)“热敷带”放热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碳粉的作用是:        氯化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关电极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后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热敷带”的主要成分是铁屑、碳粉、木屑、少量的氯化钠、水等。它们构成原电池,负极为铁屑,正极为碳粉,电解质是氯化钠溶液。

【答案】1)利用原电池原理

2)充当原电池的正极;充当原电池的电解质溶液

3)正极:2H2O+O2+4e-=4OH_       负极:Fe-2e-=Fe2+

总:4Fe(OH)2+O2+2H2O=4Fe(OH)3

2Fe(OH)3=Fe2O3+3H2O

6.中央电视台新闻栏目2006514报道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假药事件, “齐二药”违反规定,购入工业用“二甘醇”代替医用丙二醇(C3H8O2)作辅料,用于“亮菌甲素注射液”的生产,导致多名患者肾功能衰歇,造成多名患者死亡。二甘醇又称乙二醇醚,分子式为C4H10O3HO-CH2-CH2-O-CH2-CH2-OH),二甘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制取酸、酯、胺等,其主要产品有吗啉及其衍生物14-二恶烷()等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塑料、制药等行业,用途十分广泛。二甘醇一般的合成路线为:

 


物质A

 
         过程Ⅰ           Br2              条件Ⅱ            反应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丙二醇”和“二甘醇”及“乙二醇”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丙二醇是乙二醇的同系物       

B.它们具有相同种类和数目的官能团,性质上完全相同

C.“丙二醇”和“二甘醇”在病人体内都能被氧化为草酸 

D.分离“丙二醇”和“二甘醇”可采用分液的方法

2)过程Ⅰ是石油加工中常用步骤,其名称为       

3)从物质B到物质C的过程如果条件控制不好会生成物质EE可用于金属的切割,则为了能得到二甘醇D,物质B到物质C的反应条件是        ,该反应属于       (添反应类型)。写出B可能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                                 

4)物质D是二甘醇,则合成路线中的物质ABC的结构简式分别是:

A                B                 C          

5)反应Ⅲ的化学方程式为:                                        

(6) 写出二甘醇制备14-二恶烷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A     2)裂解;(3NaOH水溶液,取代反应;

 


CH2BrCH2Br + 2NaOH          HCCH+ 2 NaBr  (3)

 

(4) ACH2=CH2BBr-CH2-CH2-BrCHO-CH2-CH2-OH。(各1分共3分)

52HO-CH2-CH2-OH 2HO-CH2-CH2-O-CH2-CH2-OH+H2O3分)

6HO-CH2-CH2-O-CH2-CH2-OH+H2O     3

【解析】本题涉及到石油的裂解、有机反应类型、有机反应条件的选择等方面的知识。从产物可以看出本题的物质的转化关系,从而容易得到有机物的结构简式。DHO-CH2-CH2-O-CH2-CH2-OHCHO-CH2-CH2-OHBBr-CH2-CH2-Br,ACH2=CH2。知道了具体的物质其它问题就可以解决。

72007130湖北107国道湖北孝感段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 上百人中毒,1人死亡.经公安部门侦查及卫生部门医学诊断,判断为高毒类有机物硫酸二甲酯泄漏引发的人员中毒。该物质在有机合成中用作甲基化试剂(提供-OCH3)。但随着对此研究的深入,该有毒物质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小,相信不久将被无毒的有机物M完全取代.

现有一种有机香料A是经过有机物M作为甲基化试剂合成的(注意:取代基不能全部相邻)

1)有机物M结构的球棍模型如图所示:

有机物M的分子式为:           名称为               ,

写出M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A分子中的官能团的是                   ;(除甲氧基外)

(3)根据上述信息         (填可以或不能)确定A的结构式,理由是             

(4)A可以发生的反应是              (填符号)

a 还原反应     b氧化反应   c 酯化反应    d水解反应

(5)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A的同分异构体共有         种;

①含有苯环       ②能发生银镜反应   1mol该异构体能与2molNa反应

④苯环上只能生成三种一氯代物

(6)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示),且指出反应类型。

A  B:                                                              

D  E:                                                                 

 

【解析】由球棍模型确定M的化学式通过合成路线可以ABCDE的结构

 

【答案】1C3H6O3碳酸二甲酯

2)醛基  ;酯基  3)不能;两个取代基与酚羟基的位置有两种

 

4a b d

 

(5)  10 

 

 


6

                                                                  氧化反应  

 

 

 

取代反应

或者:

 

8.当前,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饭盒的安全也受到社会的关注。专家介绍说,正规的一次性筷子所用的原料都是质地较好的木材,不用特殊加工。但是很多小作坊为了降低成本,使用劣质木材,为筷子看上去白一些,他们常用硫磺进行熏蒸漂白,结果造成二氧化硫严重超标,同时硫磺中含铅、汞等重金属,也会对人体造成铅中毒或汞中毒。

1)“硫磺熏蒸”是应用二氧化硫的漂白性质,写出硫磺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防止、减小毒筷“中毒”最简单的方法是用凉水清洗筷子表面,减少二氧化硫的含量。为研究SO2的溶解性质,某学生做如下实验:如右图,集气瓶中收集的是SO2,瓶塞系着瘪气球,向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实验现象是________。为比较SO2 CO2溶解性的大小,某学生采取同样的装置和操作,能说明SO2在水中的溶解性大于CO2在水中溶解性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某学生取出瓶中溶液,将其滴入品红溶液,充分振荡,实验现象为_______,接着向溶液中加入足量氯水,实验现象为_______,再滴加BaCl2溶液,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

3)在制一次性筷子时有“抛光”程序:加入滑石粉和木签一起搅拌,起到干燥、打磨的作用,使筷子变得光滑,以免毛疵划人的口腔。已知滑石粉是一种含水的具有层状结构的硅酸盐矿物。其质量组成为MgO 31.88%SiO2 63.37%H2O 4.75%化学式为       

4)有的厂家用石蜡代替“滑石粉抛光”,石蜡是含碳原子数(C20C30)较多的稠环芳香烃,常温下为固体,温度高时熔化后可随食物进入人体致使慢性中毒。有如右的一系列物质,则A的分子式为     ABC  可以互称同系物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该系列化合物里碳的最大质量分数为          EA的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的产物,预测E可能具有哪些化学性质(至少举2条)                

 
 


【答案】1S+O2=SO2

2)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气球鼓胀起来 SO2溶解时气球鼓胀的程度大于CO2溶解时气球的鼓胀程度 品红溶液的红色褪去(品红、SO2结合成不稳定的化合物),溶液显浅紫色(石蕊的颜色) 先变红后褪色(足量氯水能氧化SO2、石蕊和品红试液) 生成白色沉淀(BaSO4)。

3Mg3(Si4O10)(OH)2

4C10H8 。不能,因为ABC 相差nC6H2,不是nCH2

【解析】4)因该系列化合物的通式为C6n+4H2n+6(n1),用数学极限思想求得C﹪的最大值为 97.3﹪。根据题意知EC10H7-OH,应具有与苯酚相似的化学性质,可推测E能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EFeCl3能发生显色反应、 E能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等。

9.钠在空气中燃烧(下左图)生成产物的固体物质中除有黄色粉末外,还有黑色固体物质——碳。

   

 

 

 

 

 

 

1)请假设黑色固体物质可能产生的原因是:

    假设①                                       

    假设②                                        

    假设③                                  

2)为确认以上其中一种假设的正误,某同学进行如下推断:由于金属钠与氧的结合能力比碳强,因此黑色碳可能是二氧化碳与金属钠发生置换反应而生成。该同学设计实验如下:

甲打孔器钻取一段金属钠,取中间一小块钠放在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试管(上右图)中加热,观察到钠燃烧发出黄色火焰,并有黄色固体和黑色固体生成,生成的黄色固体立即变成白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用打孔器这种方法取金属钠的原因是              

②产生以上现象的可能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答案】1)①金属钠上没有擦干净的煤油不完全燃烧后生成碳,②酒精不完全燃烧生成的碳;③酒精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与金属钠反应生成的碳;④金属钠中含有杂质;⑤金属钠中的杂质反应后的生成物等(要求填三种即可)。

2)①保证所取的是纯净的钠

2NaCO2  点燃    CNa2O2

2Na2O22CO2  点燃   2Na2CO3 O2,或

Na2O22Na  点燃   2Na2O

10.用海水可同时生产氯化钠和金属镁或镁的化合物,其流程如下图所示:

1)在实验室中由粗盐重结晶制精盐的操作包括溶解、过滤、蒸发、_________、洗涤等步骤;有关其中蒸发步骤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____

a蒸发的目的是得到热饱和溶液

b蒸发的目的是析出晶体

c应用余热蒸干溶液

d应蒸发至有较多晶体析出时为止

2)由MgCl2溶液得到MgCl2·6H2O也需要蒸发,根据溶解度曲线,蒸发的目的是         

a得到热饱和溶液      b析出晶体

3)若在空气中加热MgCl2·6H2O,生成的是Mg(OH)Cl,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电解法制取金属镁时,需要无水氯化镁。在干燥的HCl气流中加热MgCl2·6H2O时,能得到无水MgCl2,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流程产生的物质中,除Ca2+能被海洋生物利用外,还需综合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

5MgCl2可电解制MgMgO则是重要的耐火材料。在550℃时,MgCl2·6H2O会分解生成MgOMgCl2HCl和水,若不补充其它原料,使一定量的MgCl2·6H2O全部生成a mol MgOb mol MgCl236.5%的盐酸,则 ab≈______________(取整数值)。

【答案】

11pC类似pH,是指极稀溶液中

溶质物质的量浓度的常用对数负值。如某溶液

溶质的浓度为:1×10-3mol/L,则该溶液中该溶

质的pC=-lg1×10-3=3。已知H2CO3溶液中存在

的化学平衡为:CO2+H2O     H2CO3      H+

+HCO3       2H++CO32。右图为H2CO3溶液的

pC-pH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pH=04时,H2CO3溶液中主要存在的离子为:            ;在pH=12时,H2CO3溶液中主要存在的含碳阴离子为:               

    2pH<5时,溶液中H2CO3pC值总是约等于3的原因是                     

3)一定浓度的NaHCO3Na2CO3混合溶液是一种“缓冲溶液”,在这种溶液中加入少量的强酸或强碱,溶液的pH变化不大,其原因是                            

【答案】

1)(4H+HCO3    CO32HCO3

2)(2分)CO2本身在水中的溶解度小(1分),加之酸性增强(或H+浓度增大),上述电离平衡向左移动放出CO21分) 

3)(4分)在该溶液中加入少量的酸,H+CO32结合生成HCO3(或使平衡:

HCO3         H++CO32向左移动,(1分),结果溶液中H+浓度增加得很少(1分);若在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碱,OHHCO3结合生成CO32(或使平衡HCO3        H++CO32向右移动,(1分),结果溶液中的OH浓度也增加不大(1分)。

12 某学习小组做以下实验:在溴水中加入足量乙醛溶液,充分反应,溴水褪色;为探究褪色的原因,他们提出了如下猜想:

①溴水中的Br2可能与乙醛发生取代反应,产生HBr      

       ②乙醛分子中含有不饱和键,溴水可能与乙醛发生加成反应;

③乙醛具有还原性,溴水可能将乙醛氧化为乙酸,Br2转化为HBr      

设计如下方案进行探究:

方案(一):检验褪色后溶液的酸碱性,确定其发生哪类反应;

方案(二):测定反应前溴水中Br2的物质的量和反应后 Br-的物质的量确定其发生哪类反应;

1)假设测得反应前溴水中Br2的物质的量为a mol

若测得反应后n(Br-) 0 mol, 说明溴水与乙醛发生了             反应;

若测得反应后n(Br-) a mol,说明溴水与乙醛发生了             反应;

若测得反应后n(Br-) 2a mol,说明溴水乙乙醛发生了             反应。

  2)向含Br2 0.005mol的溴水中加入足量乙醛使其褪色,然后加过量的AgNO3溶液,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固体1.88。已知CH3COOAg易溶于水,通过计算,判断溴水与乙醛发生的反应为      (填序号):     ①氧化反应       ②取代反应      ③加成反应

(3)方案(一)是否可行?______ 是因为                                      

【解析】1)加成;取代;氧化(3分):(2 3分);(3)否(2分),取代和氧化都有酸生成,无法通过反应后溶液呈酸性确定反应类型(2分)。

13.下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图中阴影部分所示区域的元素称为________元素,下列元素属于该区域元素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

ABa     BFe     CBr     DRb

(2)已知ABCDEF六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和某些化合价如下表所示:

元素

A

B

C

D

E

F

化合价

2

5、-3

4、-4

6、-2

2

1

原子半径/nm

0.074

0.075

0.077

0.102

0.160

0.186

试将DF两种元素的元素符号填入上图所示周期表中的相应位置。

(3)C有最高价氧化物与E的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F的化合物生成A的单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与氢元素可组成一种气体,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25 g/L,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过渡; Fe(2)

 

 

 

 

 

 

 

 

 

 

 

 

Na

 

 

 

 

 

S

 

 

 

 

 

 

 

 

 

 

 

 

 

 

 

 

 

 

 

 

 

 

 

 

 

 

 

 

 

 

 

 

 

 

 

 

 

 

 

 

 

 

 

 

 

 

 

 

 

 

 

 

 

 

 

 

 

 

 

 

 

 

 

 

 

(3)CO22Mg2MgOC

2Na2O22CO2 = 2Na2CO3O22Na2O22H2O = 4NaOHO2

(4)CH3CH2OHCH2CH2H2O

提示(1)(2)中,要求填入的是元素符号,但一部分学生是用代号填入,不给分。这要求学生所答为所问,一定要看清题意。

14.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了解Cu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提出以下问题;

    Al(OH)3具有两性,Cu(OH)2也具有两性吗?

    Fe+2价化合物的稳定性比+3价化合物的稳定性小,Cu+1价化合物的稳定性也比+2价化合物的稳定性小吗?

    CuO能被H2CO等还原,也能被NH3还原吗?

    (1)解决问题①需要用到的药品有CuSO4溶液、          (填字母)

    AA1Cl3溶液    BNaOH溶液    C.稀H2SO4    DH2O2溶液

    假若Cu(OH)2具有两性,应该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2)为了比较Cu+1价化合物和+2价化合物的稳定性,他们取98gCu(OH)2固体,加热至800C~1000C时,得到黑色固体粉末,继续加热到10000C以上,黑色粉末全部变成红色粉末X。冷却后称量,X的质量为72g。向X中加入过量稀硫酸,得到蓝色溶液,同时观察到容器中还有红色固体存在。据此可推得,X的化学式为     ,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为解决问题③,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夹持及尾气处理装置未画出)

在实验中观察到CuO变成红色物质,无水CuSO4变成蓝色,生成物中还有一种无污染的单质气体。装置A的作用是        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解析】(1)B  C  (1)  Cu(OH)2既能溶于稀硫酸,又能溶于NaOH溶液(2)

(2) Cu2O(2)     高于1000Cu2OCuO稳定(2) 在溶液中Cu2+Cu+稳定(2)

(3)干燥NH3(2)   3CuO+2NH3===3Cu+N2+3H2O

15.甲乙两位同学在探究铜锌与浓盐酸反应时,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用品:纯锌片,37%的浓盐酸,铜片,蒸馏水,氯化铜溶液。

资料卡片                                  NO2008-ZL-609

主题 :生成一价铜的反应:                           

  R-CHO + 2Cu(OH)2Cu2O(红色) + R-COOH + 2H2O

  Cu2+ + 4I2CuI(白色)+ I2

  氯化亚铜在不同浓度的KCl溶液中可形成[CuCl2][CuCl3]2 [CuCl4]3等离子,且它们在溶液中均为无色。

 
 

 

 

 

 

 

 

 

 

 


实验过程:

甲:将锌放入浓盐酸中,反应速率较快;

乙:将实验过程记录下来,交流并讨论:

记录卡片                                   NO2008-SY-609

主题:ZnCu+浓盐酸

⑴将锌片与铜片贴在一起,一同投入浓盐酸中,反应快速放出气体。

⑵当锌完全溶解后,将溶液加热,铜片逐渐溶解,又产生气体且产生的气体总体积明显比甲多,得到无色溶液。

⑶将上述反应后的溶液,隔绝空气,加入适量水,出现白色沉淀。

 
 

 

 

 

 

 

 

 

 

 

 


根据上述资料与两位同学的交流材料请你回答下列列问题

(1)乙反应速率明显比甲快,原因是:                                  

(2)根据铜位于金属活动顺序表氢之后,与盐酸不反应,对乙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甲大的事实,作出如下推断:

乙认为是溶解在溶液中的H2逸出,你认为是否有道理?                 ,理由是:                                                                    

根据乙同学的实验甲同学作了如下猜想,是否成立,请你设计实验方案。

甲猜想

验证方法

预测现象及结论

甲认为铜片中

可能含有锌等杂质

 

 

 

 

(3)甲注意到乙的交流卡片记录的第(3)条现象中的白色沉淀。

分析:不可能是CuCl2,因为CuCl2溶液显蓝色或绿色,也不可能是氯化锌,因为稀释后溶液更稀,不会析出。并利用资料卡片中的①②大胆猜想,白色沉淀是生成的氯化亚铜。

请你帮他设计验证方案(若有多个只设计一个方案):

甲猜想

预计验证方法

预测的现象与结论

白色沉淀是

氯化亚铜

 

 

 

 

 

(4)乙的实验步骤(3)中,将反应后的溶液,隔绝空气,加入适量水,出现白色沉淀,实际上是一个平衡问题,请写出这一平衡关系: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5)若乙同学在第三步实验中没有隔绝空气稀释,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           

如何解释?(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解析】 (本题共14)

1)铜、锌及浓盐酸一起组成了原电池,加快了反应速率(1分)

2没有道理,1因为氢气本身难溶于水(1分)

3分)(验证方法1分,现象和结论2分下同)

将铜片加入稀硫酸(或稀盐酸)

若无气体放出,则不含锌等活泼金属杂质;

若有气体则有锌等杂质

 

3)(3分)(其他答案合理也可给分)

预计验证方法

预测的现象与结论

 

 

 

 

方案:向氯化亚铜悬浊液中加入氯化钾浓溶液中。

若白色沉淀消失且得无色溶液,则原白色沉淀为氯化亚铜,否则不是。

4)(2分)[CuCl4]3-(aq) CuCl(s) + 3Cl-(aq)

(其它合理答案也可给分)

如:写成 [CuCl2]-(aq)CuCl(s) + Cl-(aq)[CuCl3]3-(aq)CuCl(s) + 2Cl-(aq)

(5)溶液变蓝(1)4Cu++O2+4H+===4Cu2++2H2O(2)

16.沉淀物并非绝对不溶,其在水及各种不同的溶液中溶解有所不同,同离子效应、络合物的形成等都会使沉淀物的溶解度有所改变。下图是AgClNaClAgNO3 溶液中的溶解情况。

由以上信息可知:

1AgCl的溶度积常数的表达式为:                                ,由图知AgCl的溶度积常数为                          

2AgClNaCl溶液中的溶解出现如图所示情况(先变小后变大)的原因是:                              

                                                                              

3)反应AgCl + KI== AgI + KCl能在水溶液中进行,是因为                    

(4)若在AgCl形成的浊液中滴加氨水有什么现象?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解析】1KSP=c(Ag+)c(Cl-])(2分)   1012  (2分)

2Cl抑制了AgCl的溶解,但Cl浓度的增大使AgCl形成络合物:

AgCl + Cl ==[AgCl2] 2分)  

3AgI的溶解度小于AgCl溶解度(2分)

    (4)白色沉淀溶解,形成无色溶液(2);AgCl+2NH3=Ag(NH3)2++ Cl

17.下面是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实验记录,请根据实验记录(部分需要补充)回答有关问题。

【研究课题】铜离子颜色的探究

【资料卡片】

 

 

 

 

 

 

 

 

 

 

 

 

 

 

【交流讨论】

(1)以上所得溶液或物质呈天蓝色的化学粒子符号是                     (写化学式,下同);实验步骤4中呈深蓝色的化学粒子符号是                    ;使饱和硝酸铜溶液呈深蓝色的化学粒子符号可能是                       

(2)请写出实验步骤3中“其中一份加水稀释”的反应离子的方程式:               

(3)有资料上介绍浓硝酸与铜丝反应后得溶液颜色显蓝色,实验中得到却是绿色溶液,试写出显绿色的可能原因                        ,设计两种不同的简单的实验方法证明你的解释:

方案①                                                                  

方案②                                                                   

【解析】NaClNa2SO4KNO3Cl-SO42-NO3-均为无色。

              为蓝色  为深蓝色 为绿色

为绿色,在硫酸铜溶液中阳离子以存在,加入氨水后转化为而呈深蓝色;加入NaCl晶体后会生成呈绿色。在浓硝酸与铜反应后的溶液中由于生成NO2溶于硝酸而呈绿色。

【答案】白色、()蓝色(实验步骤2)

(1)  

(2)

(3)      还原产物和NO2溶入其中引起的;

方案①将浓硝酸与铜 反应后的溶液加热;(溶液变为天蓝色)

方案②将铜与浓硝酸反应后的溶液加水稀释。(溶液变为天蓝色)

其他答案:向饱和的硝酸铜溶液中通入NO2(溶液变为深蓝色)

向浓硝酸与铜反应后的溶液中通入氧气。(溶液变为天蓝色)

18.某种优质燃料油由甲、乙两种有机物混合而成,甲、乙两种物质含有C、H、O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已知甲、乙及CO、H2的燃烧热如下:

物质

CO

燃烧热/kJ·mol—1

1366

5518

283

286

 

取甲、乙按不同比例混合的燃油23g,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时,放出的热量Q与混合物中乙的质量分数x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试求:

(1)乙的相对分子质量Mr==      

(2)160g由甲、乙以等物质的量混合而成的燃油在347.2LO2中恰好完全燃烧,得492.8L气体,冷却至室温时,还剩余224L(气体体积均在标准状态下测定)气体。由此可求得混合物中C、H、O的原子个数比为       ;甲、乙的分子式为:甲   ;乙     

(3)1mol由甲、乙以等物质的量混合而成的燃油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燃烧,放出热量2876kJ/mol,则反应中生成CO    mol

【答案】(1)114 (2)10241  C2H6O  C8H18  (3)2

19.反应Fe (s) +CO2(g )  Fe O(s)+CO(g)的平衡常数为;反应Fe(s)+H2O(g) FeO(s)+H2(g)的平衡常数为。在不同温度时的的值如下表:

温度/K

973

1.47

2.38

1173

2.15

1.67

(1)          推导反应COg+gCO(g+O(g)的平衡常数

的的关系式:       

   (2)计算值:温度为973K时:    ;温度为1173K时:    。通过值的计算可知,反应COg+gCO(g+O(g)是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3)在一体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CO和Hg),在1173K时发生反应并记录前5min的浓度,第6min时改变了反应条件。各物质浓度变化(mol/L)见下表:

时间/min

CO2

H2

CO

H2O

0

0.2000

0.3000

0

0

2

0.1740

0.2740

0.0260

0.0260

3

c1

c2

c3

c3

4

c1

c2

c3

 

5

0.0727

0.1727

0.1273

0.1273

6

0.0350

0.1350

0.1650

 

①前2min,用CO表示的该化学反应速率是        

②在3min~4min之间,反应处于    状态(填“平衡”或“非平衡”)。

③第6min时,平衡向   方向移动,可能的原因是            

【答案】(1)K=K/ (2)0.62  1.29  吸热

(3)①0.0130mol/(L·min) ②平衡 ③右或正反应 升高温度或减少了水的浓度

20.某兴趣活动小组利用物质间的互变,设计成一个平面魔方,如下图所示

 

 

 

 


已知①A、B、C、D、G含有同种元素。

 

纯A(单质)

B溶液

D固体

G溶液

颜色

银白色

黄色

红棕色

浅绿色

③E是通常情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B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也能将一种氧化物氧化为F,F是含有三种元素的化合物,与A反应生成E、G。

依据以上信息填空:

(1)写出D的化学式     

(2)G生成C的过程中所出现的现象为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E→A                ; A→B            

(4)B→F的离子方程式为               ;G与次氯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答案】(1)Fe2O3  (2)先产生白色沉淀,逐渐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3)4H2+Fe3O4==3Fe+4H2O  2Fe+3Cl2==2FeCl3

(4)2Fe3++SO2+2H2O==2Fe2++SO42 +4H+  H++2Fe2++HClO==2Fe3++Cl+H2O